在刚刚落幕的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比赛中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再次展现统治级表现,以包揽全部四枚金牌的傲人战绩收官,15岁小将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冠,其标志性的“水花消失术”引发全球媒体热议,老将曹缘、王宗源分别斩获男子3米板单双人项目冠军,延续了中国跳水在跳板项目的传统优势。
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本届赛事最大亮点,全红婵在第四轮选择难度系数3.3的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时,从起跳到入水全程零瑕疵,七名裁判中四人打出10分满分,其余三人均给出9.5分,这一跳最终获得99分的单轮最高分,远超其他选手15分以上,现场解说惊叹:“入水时几乎看不到水花,就像一根针扎进水里。”
尽管队友陈芋汐以稳定发挥紧追不舍,全红婵仍以总分432.80分、领先第二名23分的优势夺冠,赛后采访中,这位广东小将坦言:“赛前压力很大,但站上跳台就只想着动作要领。熊猫体育”总教练周继红特别表扬其心理素质:“她能在关键时刻把训练水平发挥到120%。”
男子3米板赛场,27岁老将曹缘以总分558.75分夺冠,成为历史上首位集奥运会、世锦赛、世界杯单双人项目金牌于一身的“全满贯”选手,他在决赛中六跳平均得分超过93分,尤其以难度系数3.9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获得106.40分的全场最高单跳分。
双人项目中,曹缘搭档王宗源以467.82分轻松摘金,这对组合从预赛到决赛始终领先第二名超过40分,其同步性得到裁判一致认可,英国广播公司评论称:“中国选手的同步误差可以精确到厘米级,这需要数年磨合才能达到熊猫体育。”
本届赛事再次印证中国跳水在技术、选材、训练体系的全面领先,通过高速摄影分析,中国选手的入水技术具有三大特征:身体笔直成“I熊猫体育”字形、手臂紧贴耳后、翻腾转速与高度精确匹配,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团队透露,队伍已运用AI动作捕捉系统,可实时修正0.1秒内的技术偏差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中国建立起覆盖6-15岁青少年的三级选拔网络,以全红婵为例,她7岁被基层教练发掘,12岁进入国家队,期间经历超过2万次跳跃训练,对比其他国家,这种系统化培养模式确保人才持续涌现。
尽管中国优势明显,部分国家正通过“海外军团”缩小差距,澳大利亚队聘请前中国教练王同祥后,本次获得男子10米台银牌;英国选手戴利虽未参赛,但其社交媒体发布的“秘密训练”视频显示,他正苦练难度系数4.1的409C(向内翻腾四周半抱膝),国际泳联技术代表马克表示:“巴黎奥运会的竞争将空前激烈。”
面对国际泳联2024年新推行的“决赛清零制”(预赛、半决赛成绩不带入决赛),中国队已启动适应性训练,周继红透露:“我们要求队员每跳都当作决赛来比。”队伍正加强体能训练以应对新增的“团体耐力赛”项目。
本次世锦赛的辉煌战绩,既是中国跳水队多年积淀的成果,也为巴黎奥运周期注入强心剂,正如《队报》评论所言:“当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时,跳水运动的巅峰永远飘扬着五星红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