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柏林站比赛中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延续强势表现,包揽女子10米台、男子3米板和混合双人10米台三项冠军,16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女子10米台金牌,其招牌动作“207C”再度上演“水花消失术”,引发全球跳水爱好者热议。
女子10米台决赛中,全红婵从首轮开始便确立领先优势,她在难度系数3.3的“207C”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动作中,以教科书般的入水姿态赢得7名裁判中的4个满分10分,单跳得分高达99分,她以总分458.20分夺冠,领先第二名英国选手超过60分。
男子3米板赛场,29岁的奥运冠军王宗源与19岁新星郑九源组成“双保险”,决赛中,王宗源在第五跳“109C”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出现小失误,但仍凭借稳定的整体发挥以556.20分摘金,郑九源则以难度取胜,其独创的“5156B”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成为全场唯一尝试该动作的选手,最终收获银牌熊猫体育平台。
“年轻队员的冲击让我必须不断突破,”王宗源坦言,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比赛采用巴黎奥运会新规,预赛成绩不带入决赛,这对选手的临场调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混合双人10米台决赛中,中国组合张家齐/练俊杰以“难度+同步性”双管齐下的策略夺冠,他们在自选动作中大胆启用“409C”(向内翻腾四周半抱膝),这一动作此前仅出现在男子比赛中,最终两人以领先第二名墨西哥队38分的优势登顶,总分为369.24分。
教练组透露,本次编排是为巴黎奥运会提前练兵:“混双是奥运新增项目,我们必须建立技术壁垒。”
国际泳联技术委员会代表马克·舒马赫指出,中国队的优势源于三大体系:
对比其他队伍,中国选手平均每周完成400次以上跳水动作,是欧美选手的1.5倍,这种“高精度重复”造就了肌肉记忆的绝对优势。
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,但英国、墨西哥等队正通过“海外集训+中国教练引进”模式缩小差距,英国队此次派出全部主力参赛,其男子选手戴利虽未亮相,但团队透露他正专攻双人项目备战巴黎,墨西哥则依靠“难度优先”策略,在混双项目收获银牌。
国际泳联主席侯赛因·阿尔-穆萨拉姆表示:“跳水竞争格局正在变化,2024年巴黎奥运会可能见证更多惊喜。”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中国跳水队将面临三项挑战:
总教练周继红强调:“包揽金牌不是目标,突破自我才是‘梦之队’的传承。”